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党史专栏

首页 > 党史专栏 > 正文

千里跃进大别山

发布者:  时间:2023-09-01 11:10:26  浏览:

   大别山位于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山脉连绵数百里,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还是革命老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区是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的摇篮,它的地理位置独特,居于南京和武汉两城中间,在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大别山之所以盛名,一个重要原因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人民解放军这出其不意的战略举动,扭转了解放战争的局势,拉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那么,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呢?
   1947年是解放战争关键的一年。自蒋介石撕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起,国民党军处于进攻态势,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后,国民党军被迫将进攻重点放在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展开重点进攻,但仍遭到惨败,尤其是孟良崮战役歼灭了国民党整编74师,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全国政治、军事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并且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人,部队武器装备也因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大改善。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使之不能持久的方针,中共中央作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待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军事上采取“大举出击、经略中原”和“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战略部署,决定采取跃进式进攻形式;下定决心不要后方,长驱直入,将进攻方向指向敌人战场最敏感且最薄弱的地区——大别山,这个任务交给了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7年8月7日,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刘邓大军首先强渡黄河,开进鲁西南。从此,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随后大军越过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涡河、汝河、淮河等一道又一道障碍,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于1947年8月27日胜利到达大别山区。尔后,陈毅、粟裕领导下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至此三路大军,互相策应,协同作战,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形成了一个“品”字形的战略态势,准备创建新的中原解放区。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一个伟大转折。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形成的犄角之势,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的重要后方转变成人民解放军的前进基地,整个战争格局从此发生根本转变。毛泽东对挺进大别山这一历史壮举,这样评说:“大别山巩固了,我们才说:可以叫进攻。不是自卫战争了,而是人民解放战争,人民革命战争的进攻。……没有刘邓的千里跃进,我军在东北,华北,山东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刘邓大军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牺牲自我,奋力挺进大别山,实现了伟大战略转折,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绩,也使大别山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红色记忆。
   今天,有一首歌谣《千里跃进大别山》还在传唱着刘邓大军当年的壮举:“数不清黄河有几道湾,数不清大别有几座山,十二万大军过天险,千里跃进大别山……决战鲁西南直插鄂豫皖,突破合围圈逐鹿我中原,狭路相逢勇者胜,刘邓大军威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