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党史专栏

首页 > 党史专栏 > 正文

“政工巨匠”罗荣桓

发布者:  时间:2024-08-01 15:38:19  浏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中,从做连党代表起一直到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历任各级政治工作领导职务、终生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就是罗荣桓了。因此,他又被称为“政工巨匠”。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奋进建设的和平时期,罗荣桓始终都活跃在部队政治工作的前线上。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他历任连、营、团党代表,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军政委等职。从担任连党代表起,他就注重以身作则关心战士,禁止打骂部下,由此获得了部下的敬服和信任,进而使得他任党代表的连或营等,成为最有战斗力的作战单位。这时候的红军,有些士兵是从旧军队中起义过来的,这些士兵往往有抽大烟、打骂士兵等恶习。罗荣桓每到一支部队,发现如有这些问题,都坚决花大力气加以克服。而有些旧军队过来的干部总以为党代表只会动嘴而不会打仗。对此,作为党代表的罗荣桓则以战场上的实际行动,让他们心服口服,使他们由衷认识到党代表不是只会说而不会打仗。

长征时期,罗荣桓先后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总政治部巡视员、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这期间,他提出“做政治工作不是靠上大课,讲大道理,更不是靠哄靠骗,而是要靠支部的堡垒作用,靠干部以身作则,靠宣传鼓动”。在这样的原则指引下,部队一直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斗志也大为增加。

抗日战争初期,罗荣桓先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率政治部、骑兵营和教导大队驰骋在冀晋交界区的阜平、曲阳、灵寿一带,大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此期间,他延续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期政治工作的优良做法,并在此前基础上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发展为宣传、发动和武装群众,领导群众开展抗日斗争。这些都使得部队不断扩大,根据地不断扩大,抗日战争取得不断胜利。后来,根据中央决定,罗荣桓率领部队到山东抗日。在领导山东军民抗日期间,他坚持任人唯贤,不搞宗派,团结了更多的力量共同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罗荣桓奉命率领山东主力部队六万余人出关,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在此期间,罗荣桓开展政治工作,注重“诉苦”教育,并撰写了《部队教育的方向》一文进行推广。因解放军官兵绝大部分出自社会底层,这一教育形式成功激发了众官兵的革命热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两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任职期间,他在领导干部的配备上,坚持“德才兼备”、“五湖四海”的原则,照顾到不同时期各军情况,正确调配全军各方面干部。在部队正规化训练问题上,他坚持要走群众路线,依靠广大群众,指出不能只提“官教兵”而不提“兵教兵”、“兵教官”。他还十分注意政治工作条例的制定,组织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并于1954年正式颁布。

可以说,罗荣桓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是在从事政治工作,为我军的政治工作建设呕心沥血,不愧“政工巨匠”的光辉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