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湖南湘阴(今属汨罗市)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工农红军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五大书记之一。因长期为革命事业操劳过度,46岁即英年早逝。任弼时逝世后,叶剑英元帅在悼词中称颂任弼时为“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骆驼给人的印象是:任劳任怨、品性忠诚、智慧勇敢、坚守正途,骆驼具有的这些精神,形象的概括了任弼时一生的高尚品格。任弼时为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当土地改革发生“左”的偏差时,任弼时在纠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了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从而为解放战争提供了深厚的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但伴随着土地改革高潮的到来,一些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左”倾错误,主要表现在:“没有制定科学明确的农村阶级划分标准”、“乱打乱杀”、“对地主、富农未加区别”、“侵犯中农利益”、“排斥知识分子”、“普遍侵犯工商业者、手工艺人甚至小商贩”等方面。这些“左”倾偏向违背了党在农村中的阶级路线,干扰了土地改革的推进,破坏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秩序,损害党的威信。
面对土地改革中出现的“左”倾问题,身患重病正在修养的任弼时顾不上休息,调查了30多个村子,查阅了大量的党内文件。对于任弼时的调查研究,彭真同志十分钦佩,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为了解决当时在各个解放区土地改革工作中的这些重要问题,弼时同志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对各解放区土地改革工作的书面报告的细心研究,到处亲自进行直接的调查与访问,虚心地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然后加以分析,作出结论。他敏锐地抓住兴县蔡家崖那样的典型例子来进行科学的分析,使他的判断与结论奠定在不可动摇的基础上。”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任弼时听取了各种不同意见,并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概括,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1948年1月12日,任弼时在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作《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一共讲了6 个问题:一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农村阶级、二应该坚固地团结全体中农、三对地主富农斗争的方法、四对工商业政策、五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问题、六打人杀人问题。任弼时的报告对运动中“左”倾错误产生的原因、危害的论述入木三分,所提出纠“左”措施也有的放矢,政策界限明确,极具操作性。毛泽东十分重视任弼时的报告,亲自修改补充定稿,确定为中共中央的土改政策文件。这个文件下发各解放区后,中农情绪逐渐稳定,生产积极性增高;破坏工商业的行为得到制止,解放区经济的正常发展得到保证;乱打乱杀现象得到遏制,农村过度紧张的阶级关系有所缓和,社会秩序渐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