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党史专栏

首页 > 党史专栏 > 正文

林俊德的一生一事

发布者:  时间:2021-06-30 16:11:34  浏览:

    六十年代初,在政府的资助下林俊德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随后隐姓埋名加入了新中国核试验的科研队伍。
    证明核试验成功与否,关键是爆炸冲击波的数据值。当时,西方国家用来测量冲击波数据的是以小型稳速电机带动的压力自记议。但我国没有这样的电机,我们的科学家甚至对压力自记仪的内部结构都一无所知。
    研制一台新型压力自记仪的任务落到了林俊德的肩上。为了解决仪器的驱动问题,作为研制小组组长的林俊德日夜伏案,冥思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林俊德受到钟声的启发,决定用钟表的齿轮、发条作为动力,焊接贮气罐作为空压机,人工锉制精密齿轮,尝试独立研制自记仪。最终,一台用齿轮和发条驱动、抗核爆炸干扰能力强、轻便易携带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诞生了。这台自记仪所测得的数据完整准确,成功地记录了我国第一次核爆炸试验的冲击波数据,显示这次爆炸是万吨级当量的爆炸,确认是核爆炸,宣告我国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核能战略武器。这一年,林俊德26岁。
    此后,林俊德继续扎根西北大漠,长期参与空中爆炸冲击波、地下爆炸岩体应力波、爆炸安全工程技术等各种试验以及我国全部的45次核爆炸试验,并研制了空投自记仪、气球吊挂自记仪等各种测量设备,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爆炸冲击波机测体系,成为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专家。五十多年来,林俊德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
    2012年5月,75岁的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病情急速恶化,住进了医院。他问医生,化疗后还能不能工作,医生回答不能。林俊德决定把宝贵的时间全部留给工作,放弃了所有治疗。他多次向家人和医生提出强烈要求,不住重症监护室,不要躺着、要坐着,还要求搬一张办公桌进病房,以便继续工作。“我的时间太有限了,让我专心干点工作”,“我要工作,不能躺下,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林俊德戴着氧气面罩,身上插着输液管、导流管、减压管,甚至还有从鼻腔直通胃里的三米长管,最多的时候身上有十多根管子。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就这样浑身插管地整理了毕生累积的3万多份核心机密资料,三次打电话指导科研工作,两次召集课题组成员交代后续研究任务,还批改了一份八万字的博士论文。5月31日,已经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忍着病痛折磨,九次请求家人帮助他从病床上坐起来,在搀扶下缓慢移动到电脑前,列下提纲,开始做最后的文件整理工作。在做完这一切的几个小时之后,林俊德停止了呼吸。
    2018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增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为全军挂像英模。大漠,烽烟,马兰,英雄埋名五十年。丹心既许国,必终其一生,人虽归去,名留青史。